長和還是太複雜
自 1999年以來,當長江第一次投資於電信,我經常發表不同文章去質疑該集團複雜的增長計劃。幾年前,因收購海外資產導致集團結構更加複雜,使我終於停止了所有的分析。我從事會計師已有 39年,還是沒能力分析出數據,不知有多少能夠做到呢?
我多次建議長江( 1)及和黃( 13)是應該合併。就在這個香港歷史稱得上緊張的政治時期,李先生終於考慮我的建議。然而,現時樓價在香港歷史高位,使得特首 CY「讓所有香港人買得起物業居住」的野心,變成無稽之談,為什麼這個時候長和系重組呢?
長和難評估
老實說,業務重組僅能表面地簡化架構。最終說到底,我很難評估這個牽涉到各種海外業務、透明度低和複雜的非地產集團。因此,早前管理層指重組令每股股價增長 15%,令我吃驚。如果沒有任何增值, 1加 1還是等於 2,長江的新物業和香港同類型的集團一樣,沒有更好或更壞。事實上,有人或會質疑會德豐、鷹君和大昌這些公司資產折讓 60%,比長和系折讓 25%大得多;而恒隆地產和太古集團的折讓也算小,為什麼長和要通過重組享有較高的價值,即使在實業上連 1美元也不會增值?
中國金融危機四伏
在我看來,在其他公司還有很多更好的價值。那些在重組消息公布後,買長和股票的人只是隨波逐流,不是投資者。大宗商品周期的危機開始浮現,例如石油、銅、鐵礦石繼續顯著下跌,對於資源公司的股份,投資者都持有觀望態度。最好立即拋售,除非你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。
為什麼我會這樣說?因為當價格下跌的程度,嚴重到會影響一兩年的資產負債表,對於利潤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,因此股價有機會崩潰。正如我上週說有些人會申請破產,因為他們盡全力去投資這些股票。唯一的小好處是合併和收購,暫時不會在數字上有太多的影響,直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損失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,即出現虧損、撇賬等問題。
與此同時,中國龐大貸款為了保持增長超過 7%,以免打擊投資者。然而,這些衝擊,對中國來說就好像魚缸中的糞便,是不停需要清理的。如果貸款增長速度繼續是經濟增長的兩倍,不要指望經濟會持續的增長,因為壞賬不斷積累和被隱藏。中國的重大金融危機在今年度會愈來
愈多。
為什麼我會這樣說?因為當價格下跌的程度,嚴重到會影響一兩年的資產負債表,對於利潤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,因此股價有機會崩潰。正如我上週說有些人會申請破產,因為他們盡全力去投資這些股票。唯一的小好處是合併和收購,暫時不會在數字上有太多的影響,直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損失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,即出現虧損、撇賬等問題。
與此同時,中國龐大貸款為了保持增長超過 7%,以免打擊投資者。然而,這些衝擊,對中國來說就好像魚缸中的糞便,是不停需要清理的。如果貸款增長速度繼續是經濟增長的兩倍,不要指望經濟會持續的增長,因為壞賬不斷積累和被隱藏。中國的重大金融危機在今年度會愈來
愈多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