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唱好 我睇唔到
每日總有股評人嘗試解釋市場這回事,但他們的觀念變幻無常,股市跌時歸咎於油價下跌,股市升時又讚揚政府的量寬措施。這些股評人大部分時候都錯,因為他們保持專注力的能力比一隻箭豬還低,但又堅持在他們能力範圍以外,為世界上各種困局提供答案。
為免令你被這種自作聰明的想法和意見迷惑,我指出一個事實:石油、天然氣和金屬價格下跌,對世界大多數人口來說,很明顯是正面的。石油和原料價格低了,對個人來說,等於間接退稅,對企業而言,是成本減少。無錯,石油生產企業會遭受損失,但與我們何干?油價在過去 15年內上漲 10倍時,他們有理過我們嗎?俄羅斯處於亂局,是因為她的主要出口產品價值大跌一半,但她也有責任,誰叫她無「好天收埋落雨柴」?
為免令你被這種自作聰明的想法和意見迷惑,我指出一個事實:石油、天然氣和金屬價格下跌,對世界大多數人口來說,很明顯是正面的。石油和原料價格低了,對個人來說,等於間接退稅,對企業而言,是成本減少。無錯,石油生產企業會遭受損失,但與我們何干?油價在過去 15年內上漲 10倍時,他們有理過我們嗎?俄羅斯處於亂局,是因為她的主要出口產品價值大跌一半,但她也有責任,誰叫她無「好天收埋落雨柴」?
石油出口國違約 骨牌效應現
一群經營不善的國家收入下降,支出上升,這樣可能會間接傷害到全球金融體系。這些有可能違約的國家,通過債券市場借錢,加上一些石油勘探和大型項目等涉及數千億美元的貸款,最後可能會毫無收穫,可見問題的嚴重性。
但那些地球上最富有的油企和出口國,將這些本來不屬於我們的問題,突然變成是我們的問題。油價高昂年代,油企和石油國政府個個掩住嘴偷笑,完全忘記「升得快、跌得快」的道理。同時開支與油價一樣急升,甚至更快。事已至此,賬單就像流水一樣,已經不能隨意截停。當債務違約達至一個過高的幅度,將導致信心危機,引發全球性金融災難。
但世界還未作好準備應付這場危機,世界各國堆積如山的債務,包括中國的 24萬億美元,以及數以萬億計的日本政府債務,至於美國和歐元區,也許高達 50萬億美元。他們的債主是誰?是像你和我一樣的投資者,還有銀行機構和養老基金。當違約發生時,我們間接受損。
但那些地球上最富有的油企和出口國,將這些本來不屬於我們的問題,突然變成是我們的問題。油價高昂年代,油企和石油國政府個個掩住嘴偷笑,完全忘記「升得快、跌得快」的道理。同時開支與油價一樣急升,甚至更快。事已至此,賬單就像流水一樣,已經不能隨意截停。當債務違約達至一個過高的幅度,將導致信心危機,引發全球性金融災難。
但世界還未作好準備應付這場危機,世界各國堆積如山的債務,包括中國的 24萬億美元,以及數以萬億計的日本政府債務,至於美國和歐元區,也許高達 50萬億美元。他們的債主是誰?是像你和我一樣的投資者,還有銀行機構和養老基金。當違約發生時,我們間接受損。
債券市場危機四伏
當你掃視全球政府債券市場,你會對收益率之低感到詫異。其中日本每年的 0.3%,德國的 0.45%,法國的 0.7%,意大利的 1%,英國的 1.7%,美國的 2%以及澳洲的 2.7%。這𥚃指的是 10年期固定息率。
真正要表達的是,全球投資者正押注在 50萬億美元的債券上,而世界經濟並不如股票投資者假設般健全。這種「不正常表現債券 Vs股票」的二分法,已經可疑到不能被忽視。理論認為,股市上升,經濟就會增長,企業利潤就會增加,這種情況下,在任何正常的經濟周期中,利率應該正在上升,而不是愈來愈接近零。債券是否在閃爍着恐慌性的訊息?
真正要表達的是,全球投資者正押注在 50萬億美元的債券上,而世界經濟並不如股票投資者假設般健全。這種「不正常表現債券 Vs股票」的二分法,已經可疑到不能被忽視。理論認為,股市上升,經濟就會增長,企業利潤就會增加,這種情況下,在任何正常的經濟周期中,利率應該正在上升,而不是愈來愈接近零。債券是否在閃爍着恐慌性的訊息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