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4日星期四

天下第一倉 [Isaac] 2014 09 04

你相信公司盈利嗎?

當股票急跌,決定買入或賣出的,是公司的盈利數據。
看看利豐( 494)及子公司利標( 787)上半年的業績。

利標在七月初上市, 13年上半年虧損 4,900萬美元, 14年上半年虧損擴大至 9,800萬美元。利豐 13年上半年純利達 1.45億美元, 14年上半年純利上升至 2.1億美元。若將兩間公司一併計算,集團 13年上半年的純利達 9,600萬美元, 14年上半年的純利則是 1.12億美元。
我不明白為什麼利標仍在虧損時候,利豐會分拆它上市。分拆對於利豐,是明顯有利,因為撇除利標的虧損後,它的盈利數據會更亮麗。但利標的股東無疑承受損失且被牢套,這做法公平嗎?

分拆只為粉飾數字

我們小心比較整個集團及利豐自身的財務數據。
我的做法是,先把兩項一次性及非核心業務的數據撇除,第一項是因重估應付收購代價,而取得的 9,800萬美元收入;第二項是 1,300萬美元的重組開支。
撇除後,集團在 14年上半年的純利只有 2,700萬美元,而非 1.12億美元,比 13年上半年的 9,600萬美元還要低。利豐調整後的上半年純利是 1.25億美元,而非 2.1億美元,也是比 13年同期的 1.45億美元低。利標的實質虧損則如業績所指, 14年上半年是 9,800萬美元, 13年上半年是 4,900萬美元。
由於純利相對於營業額小得多,因此加入或排除某數據,足以令盈虧數字有很大的出入。

商譽過高 收購價不合理

14年上半年,利豐在分拆利標前,無形資產共 77億美元,當時的盈利中約有 4,000萬美元,用作攤銷部分無形資產。
當以高於資產淨值的價格,去收購一項資產,當中的溢價,就構成無形資產,亦即是商譽。
這項未知或無法量化的資產,價值高達 77億美元,幾乎是利豐分拆前資產值的兩倍,每年只是攤銷 8,000萬美元,佔總值的 1%,換言之,要經歷 100年或三代人的時間,才能完成攤銷,這合理嗎?一個品牌或商標能有這麼長的壽命嗎?我們永遠無法知道,就算是蘋果公司,也不確保自己的品牌能有這麼長的壽命吧?
為何上述情況與利豐息息相關?有以下兩個原因,第一,不論攤銷期超過 20年、 25年還是 100年,攤銷費都對盈利或損失有重大的負面影響。第二,以單一項目計算,無形資產的數值頗大,幾乎是利豐和利標總資產的兩倍。不論放在哪一份財務報表中,都會影響股東權益和資產負債比。
不論是什麼公司,我實在無法理解當它的市值接近 1,000億港元時,為何它每年只能賺取 30億港元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